日期:2025-07-31 来源:瑞博环保
电镀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、酸碱和有机污染物,具有成分复杂、毒性大的特点。为了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,应采用组合工艺对不同污染物进行处理。(GB 21900-2008)要求。
废水沉淀法是通过添加氢氧化钠、硫化钠等药物形成沉淀的最常用的重金属处理工艺。其中,pH控制是关键因素,不同的金属离子需要在不同的pH条件下沉淀。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技术适用于高价值金属回收,但运行成本较高。
废水碱氯化法是处理的主流技术,通过次氯酸钠氧化分解氰根。pH值应严格控制(>加入氧化剂,确保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。臭氧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也逐步得到应用。中和法是处理酸碱废水的有效方法,通常采用石灰、氢氧化钠或硫酸作为调节剂的自动pH控制系统。废水处理后应达到pH值排放标准6-9,部分酸碱物质可以同时回收。
对于电镀前处理过程中的油脂、表面活性剂等有机物,可采用气浮预处理,再结合生物处理或高级氧化技术。Fenton氧化、电氧化等工艺对难降解有机物有显著的去除作用。在实际工程中,“物化预处理+生化处理+深度处理”的组合工艺经常被使用。典型流程包括:调节池→沉淀→过滤→生化处理→膜片分离,确保各种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。
电镀废水处理应根据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工艺组合,重点控制重金属污染。未来要加强资源回收技术的研发,推动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和废水“零排放”。